
從日本關西回來已經一個月,京都的紅葉依然佔據我的memory (很工程師的說法~哈)
一方面是因為嵐山的紅葉(因為日本不只有楓葉會變紅,所以統稱紅葉)很美,另一方面是京都紅葉祭滿山滿谷的遊客,讓自己很難忘記這樣一趟特別的旅程。
從大阪到京都嵐山,從梅田乘坐阪急電鐵(跟粗橙色線平行的咖啡色線就是了),然後在桂(katsura)轉車(隔壁月台乘車)到阪急嵐山站,大部分大阪居民也都是搭乘這條線。(這是自己在關西玩時所使用的地圖,如果需要請留言,我會寄原圖給您)
== 中之島公園與渡月橋 ==
從大阪到京都嵐山(Arashiyama),可以選擇JR東海道本線到京都,然後再轉JR嵯峨野線,或者選擇搭乘阪急電車到桂(Katsura),再轉車到嵐山。後者是自己認為較近且便宜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快的。
阪急嵐山站,說不上有特色,所以不知道如何描述,索性就跳過不說。出站後,跟著人潮往右前方的道路前進,路上充滿了人和車。繼續前進,跨過頗有歷史的小橋,看似公園的空間出現在前面,看看手中的地圖,才知道這裡是中之島公園,沿著河川而建的公園,佔地不大,也說不上特別美,但卻是欣賞渡月橋的好地所。
渡月橋
昭和九年五月(1934年)完工的渡月橋,滿是來嵐山賞紅葉的旅客,雖然早已知道會有很多人來,還是被這樣的景象嚇了一跳。投入緩慢前進的人群中,在橋上緩緩前進,除了人外,橋中間的行車道也是塞滿了車,紅葉的媚力真的不能小看。
滿是旅客的渡月橋
== 龜山公園 ==
過橋後,左轉,沿著保津川旁的小道欣賞河川的美景與楓紅,偶爾投下的陽光將河川與楓葉彩繪地更鮮艷,這下子,在相機快門上的食指更不得閒了。保津川上的遊船為平靜的河上風光帶來更多的色彩,船上的遊客也為這樣的美景發出陣陣的讚嘆聲,在岸的人們,也紛紛拿出相機,留下這讓人印象深刻的美景。
河川旁的美麗楓葉,許多愛好攝影者都在這裡取景
小路的盡頭是位於林中的台階,順著往上,便來到公園的頂端,園內的楓葉一樣美得動人,跟地面上的落葉相互暉應,連成一片,走在擁有這樣美景的小徑上,腳步也變得輕快了起來。
公園頂上的展望台,是瞭望保津川上遊的好所在,如果你喜歡開闊的風景,你一定會喜歡這裡。
== 天龍寺 ==
天龍寺是賞楓葉的名寺,還未進到內寺,就已看到急於一睹它迷人風景的遊客在寺外等待,長長的隊伍,少說也有50公尺,都是等著購價入內的旅客,我不擅於長時間等待,於寺外到處遊走,拍了些許照片,便往商店街的方向步行而去。
天龍寺與排隊的人潮
== 常寂光寺 ==
在到處都是旅客的街上走著,所有商店外都充滿了排隊的人潮,索性就以背包內的仙貝餅乾充飢,再找家人較少的店買了支冰淇淋,就這樣解決了午餐。
從賣金泊吸油面紙的老店,到賣咖啡簡餐
看著地圖往常寂光寺的方向前進,在小路上轉來轉去,很容易失去方向,但幸好這裡指標做得還滿清楚,在不靠地圖的情況下還是能找到你想到的目的地。途中偶遇穿著和服的女性,鮮艷的和服和京都小巷的顏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常寂光寺入口小徑兩旁,滿是鮮紅的紅葉,綠色、黃色、紅色的樹葉,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偶爾打下的陽光,為充滿古趣的小徑增添更多的色彩。建於半山腰的寺廟,只有少許的平坦空地,所以幾乎所有的建築都在同一個地方,感覺上比較擁擠。往上繼續前進,可以觀賞京都市區的開闊風景,可惜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好好欣賞。
離開常寂光寺後,來到小倉山二尊院,往內望去二旁的楓葉樹不若之前看到的美麗,而且時間幾近關門的時候(500円門票),便在外頭拍了幾張照片當作回憶。回程途中經過了五臺山清涼寺,這裡供奉著釋迦牟尼、觀士音、還有像是道教的神祗,如果建築物不是日式廟宇,還真會讓人感覺在台灣的寺廟拜拜。
天色漸暗,在自動販賣機投了喜愛的簥麥茶,買了像台灣水煎包的包子~但馬牛肉包(400 円)嚐嚐味道,嗯,裡面是滿滿的肉餡,味道說不上特別,應該說味道很平淡,沒有牛肉的味道,但肉質細嫩,很有可塑性的牛肉。
離開前在大堰川的橋上拍了張夜景
在回程的電車站巧遇住台中的鐘醫師夫婦,他們人很好又很會拍照,將嵐山高雄的楓葉拍得很美。回到大阪梅田,鐘醫師帶我去吃大阪有名的百年關東煮店takoume (www.takoume.co.jp),每道菜都煮得非常入味,在寒冷的天氣,來幾盤熱熱的關東煮,配上溫溫的清酒,真是人生一大享受。謝謝您 鐘醫師夫婦。
(更多照片請按上圖進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