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非專業旅遊觀光人員,只是以自己在澳洲當了一年背包客的經驗,對這個題目發表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前言**
2007年初,正準備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我,跟其他大部分的背包客一樣,為了準備小禮物而傷腦筋,於是在交通部觀光局的網站留下了"觀光局是否有介紹台灣的小禮物供人索取?",答案跟大部分有詢問過的人一樣,沒有,雖然有朋友問到有類似原子筆的小禮物,但這卻無法介紹我們美麗的寶島,因此,自己設計了一張可以介紹台灣與自己的名片,雖然稱不上是禮物,但至少達到想介紹自己出生地給外國朋友的目的。這事件就隨著忙著準備出國物品而淡忘,但確已在自己心中種下了小小的種子。


**背包客對台灣觀光產業的影響‏**
從2004年台灣開放澳工打工度假後,申請的人數年年增加,造成台灣青年學子人人想去打工度假的風潮,這些年青學子的旅遊方式也慢慢從團體旅遊轉向自助旅行,而且己成為年青人出國旅行的主流,除了受打工度假的影響外,另外就是自我意識的抬頭,每個人都想去追求與實踐自我夢想,再來就是網路的普及,讓旅遊資訊可以很容易取得,減少了很多以前出國資訊太少的不安性。以上種種原因造就自助旅行的風潮在亞洲各國間漫延。
以台灣和日本來比較,兩者雖同樣為島國,但日本因為人口較多有較大的內需市場,所以光是國內市場就足以支撐整個觀光產業,也因此不會像台灣的觀光業者,一個月中有二十天是沒有客人的情況,所以,要填補旅遊的空缺,勢必需要國外的觀光客來支持,然而台灣政府並沒有隨著旅遊形態的改變來調整行銷台灣觀光的手法,還是以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的團體旅客為主要,來進行大手筆的廣告宣傳,雖然還是有其效果,但要達到旅客倍增的目標是有其相當的困難度。
台灣在觀光推廣上常因歐美旅客來台灣的旅途遙遠,常常需要在新加坡或曼谷之類的旅遊大國轉機,認為他們會來到台灣來旅遊的旅客不多,而很少在歐美推銷台灣的觀光,從團體旅遊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錯,反而可以把經費用在比較有機會來台灣的鄰近國家。但隨著台灣出國打工度假的人愈來愈多,政府相關旅遊單位是不是應思考如何與這些即將出國打工度假的背包客配合,例如印製有美麗風景的中國風小紙卡,免費讓出國的背包客索取,藉由贈送小紙卡給其他國家的背包客,來介紹我們美麗的寶島~台灣,這種只需要花少少經費就能得到不錯效益的方法,為什麼不做呢?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住在青年旅館時,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室友,大家常會討論各自的旅行計畫,而且對歐美的背包客而言,選擇自己想去的國家,周遊世界各國之間,才是他們的旅行方式,亞洲是必去的國度,像泰國、日本…等,但往往都會跳過台灣,所以台灣應 思考以什麼樣的特色與口號來吸引於各國間周遊的背包客,再透國台灣背包客贈送介紹台灣的小禮品來增加他們對台灣的印象的話,那麼他們到台灣旅行的機會將大大地增加。
台灣2008年申請打工度假人次約有6000人,以自己的經驗,打工度假一年約可向200位背包客介紹台灣,如果 其中有10%的背包客到台灣的話,那台灣旅遊人數每年就可以至少增加6,000x200x0.1=12,000人次,這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多對吧,其實不然,因為資訊在背包客之間流傳的速度非常快,只要台灣的各個景點與交通做得很完善很適合自助旅行者的話,自然會在口耳相傳下,吸引其他的背包客到來,但重點是,必須先加強台灣的旅遊景點環境與交通 ,接著再強調台灣觀光優勢,推出符合台灣形象的口號,並推選足以代表台灣的獨特動植物成為台灣形象代表。就如同講到無尾熊會想到澳洲,講到大象或四面佛,大家會想到泰國...等。
簡單來說,背包客,不管是台灣或是國外的,對於台灣的觀光產業的影響將會愈來愈大。

**外國背包客喜歡什樣的景點**
*特殊自然風景
*有挑戰性的登山路線
*歷史文物
*中華文化
*Pu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r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